[摘 要]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实现宏伟目标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面领导是应对发展环境深刻复杂变化的“定海神针”,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供方向指引,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凝聚强大合力。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最根本的是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发挥党中央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有效落实。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关键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通过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开展党的自我革命,建设政治能力过硬、领导本领高强的干部队伍以锻造坚强领导核心,为实现宏伟目标提供根本政治保证。
[关键词] 宏伟目标;党的全面领导;制胜法宝;党中央权威;两个维护;党的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1]对于百年大党而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我们始终沿着正确方向稳步前进,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制胜法宝,是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飞跃的政治保障,也是新时代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核心力量。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建议》作为具有鲜明导向性的纲领性文件,不仅立足现实,求真务实地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六新”目标,更展望2035年,进一步从九个方面勾勒出国家中长期发展的远景蓝图,确立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实现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的新蓝图,破解因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产生的新难题,应对国内外环境变化带来的新挑战,更需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各领域、各方面和各环节。《建议》旗帜鲜明地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作为实现宏伟目标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加以强调,并指出:“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2]这深刻揭示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的根本所在。因此,基于为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宏伟目标提供理论支撑和对策建议的目的,本文试从“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三个维度对“实现宏伟目标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这一重大课题作初步探讨。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实现宏伟目标的政治保证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攻坚克难、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的根本原因,是被党的百年奋斗史所印证的成功经验。立足新的历史方位,面对新的远景目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平,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2]这既是对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科学把握,为实现宏伟目标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纲领。
1. 党的全面领导是应对发展环境深刻复杂变化的“定海神针”
科学研判“时”与“势”,辩证把握“危”与“机”,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基础。中国共产党在近百年发展历程中形成了科学判断环境变化、辩证把握机遇与挑战的能力素质。在两个百年交汇的历史时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深入分析了我国内外环境正在发生的深刻复杂变化,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2]一方面,需要全面把握世界正在经历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格局出现重大变迁,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多变,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使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加。另一方面,需要全面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今天,我们已经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但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凸显也大大增加了国家治理难度。“两个大局”的辩证统一伴随着机遇与挑战的共生共存,在同一时空下呈现出相互作用、融合交汇的发展态势,共同构成了一个事关“世界向何处去、中国向何处去”的具有历史性全局性战略性意义的时代命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展开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之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亦无法脱离中国的变局,中国不仅是大变局的参与者,更成为塑造大变局的关键变量。从一定意义上说,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是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稳压器”,推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朝着光明方向前进。这种内部和外部发展环境深刻变化相互叠加而形成的中国与世界交互影响的全新局势,为我们明晰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时空坐标,为我们在“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中办好自己的事提供了大有可为的新空间。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更加需要明确的方向指引、强大的力量凝聚和稳定的社会基础,这一切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有助于在明确世界格局演进方向和发展趋势中保持清醒认识、提高政治站位,从而对发展环境深刻复杂变化带来的新要求新特征、新矛盾新挑战作出科学研判。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有助于在认清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中把握发展主动权、开拓发展新空间、重塑竞争新优势,从而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行稳致远指明科学路径。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有助于在发展环境深刻复杂变化中保持战略定力、驾驭发展全局,从而为有效应对和战胜各类风险挑战提供思想、政治和组织保障。
2. 党的全面领导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供方向指引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坚持党总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地位,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3]经济发展是兴国之要,社会民生是和谐之本。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始终致力于探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之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来,我们党坚持从本国实际出发,注重学习别国经验,不断深化对经济建设规律的认识,探索出通过编制中长期发展规划来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执政模式。习近平指出:“用中长期规划指导经济社会发展,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种重要方式。从1953年开始,我国已经编制实施了13个五年规划(计划),其中改革开放以来编制实施8个,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国力提升、人民生活改善,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4]“五年规划(计划)”作为党和国家绘就宏伟蓝图、实现价值目标的有力抓手,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卓越治理能力的综合体现,更是对中国制度和“中国之治”优越性的精准诠释。对制定与实施“五年规划(计划)”而言,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至关重要。中国共产党作为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其作用主要体现在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上,主要体现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方向性指引、全局性谋划和战略性布局上,主要体现在为编制和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把脉定向、指路引航上。只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统筹国内外大局,才能科学分析形势、把握发展大势,形成对经济社会发展内外环境和时代方位的精准分析预判,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始终保持正确的前进方向。只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保持党和人民利益一致的价值理性,才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导向,加强顶层设计与问计于民相结合,充分发扬民主、开门问策、集思广益,保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在最大限度凝聚共识中有效回应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和殷切期盼。只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秉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全面规划与突出重点相协调,才能完成对未来五年乃至十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基本思路、优先领域、工作部署的科学安排。只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才能在锚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基础上实现长期目标、中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相贯通,把“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有机衔接,进而形成一个极具科学性、规范性、功能性和实效性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体系。
3. 党的全面领导凝聚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领导经济建设是党治国理政的中心工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伟大社会革命进程中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性转变,推动经济长期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实现了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5](P237)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进一步强调,“‘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6]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党在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基础上根据国内外发展环境变化作出的科学决策,是走好“十四五”时期“开篇之路”、向2035年远景目标顺利进军的关键内容,更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实质性进展的现实需要。同时,必须清醒看到,我国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尚未解决,发展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旧严峻,实现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短板弱项需要补齐,还有无数攻坚战役需要打赢,还有一系列风险挑战需要防范,高质量发展任重而道远。面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与挑战、风险和变数,我们既不能遮掩回避、置若罔闻,也不能惊慌失措、自乱阵脚,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凝聚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催生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有助于发挥党的制度优势,通过不断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把制度优势转换为治理效能,以制度之力的彰显释放确保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得到有效发挥,确保党的执政理念、执政方略得到贯彻落实。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有助于发挥党的政治优势,以强大的号召力和凝聚力激发和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汇聚人民群众的改革智慧,不断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扫除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有助于发挥党的能力优势,通过超高的领导能力和执政本领,把新发展理念贯穿于经济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突出新发展理念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导向作用。归结而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最根本的是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首要和根本的是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全面领导的核心要义和最高原则,是总结党的历史、新中国发展的历史得出的宝贵经验,更是新时代长征路上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宏伟目标的核心驱动。
1. 发挥党中央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
发挥党中央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是无产阶级政党的优良政治传统和鲜明政治优势。早在1847年的《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中,恩格斯就明确指出:“中央委员会是全盟的权力执行机关”且要“同各总区部保持联系”,[7](P140)初步彰显出中央委员会在无产阶级政党组织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在领导苏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列宁曾指出党能够履行自己职责的条件之一是通过铁的纪律使“党的中央机关成为拥有广泛的权力、得到党员普遍信任的权威性机构”。[8](P254)这都为无产阶级政党注重发挥党中央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贡献了思想伟力、奠定了实践根基。回溯党的百年发展历程可以发现,中国共产党人始终重视发挥党中央的领导作用,并将维护强有力的党中央权威视为革命、建设和改革成功的关键所在。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强调:“实行一元化的领导很重要,要建立领导核心,反对‘一国三公’。”[9](P6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着眼于建设一个先进的社会主义国家,毛泽东指出:“必须有中央的强有力的统一领导,必须有全国的统一计划和统一纪律,破坏这种必要的统一,是不允许的。”[10](P32)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更加重视党中央在引领改革方向、提升调控能力中的核心作用,强调:“中央要有权威。改革要成功,就必须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11](P277)进入新时代,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难繁重的改革任务,习近平强调“党中央是大脑和中枢,党中央必须有定于一尊、一锤定音的权威”。[5](P86)历史和实践雄辩地证明,中国共产党从弱小走向强大,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飞跃,得益于党的全面领导这一巨大的政治优势;而这一优势能够始终保持并发挥作用,则离不开中国共产党人毫不动摇地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
发挥党中央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必然选择和战略要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实践再次证明,有习近平同志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领航掌舵,有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顽强奋斗,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出现的各种艰难险阻,一定能够在新时代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有力地推向前进。”[12](P4)这充分肯定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破解发展难题、应对风险挑战的伟大征程中所发挥的决定性作用。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强有力的党中央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继续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力量。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既能实现战略视野的“总揽全局”,又能保证落实环节的“协调各方”,更能确保执行效果的“令行禁止”。首先,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能凝聚发展的思想共识。面对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强有力的党中央能发挥凝聚党心民心、统一全党意志、汇集发展共识的主心骨作用,不断筑牢思想根基、站稳人民立场,从而最大限度地把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行动、力量统一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上来,统一到实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确立的目标任务上来。其次,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能引领发展的正确航向。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融合交汇、相互影响的全新局势下,在我国发展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各种利益关系复杂程度前所未有的历史条件下,要想“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顺利实现“六新”目标和2035年远景蓝图,必须依靠一个强有力的党中央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指明发展航向、规划发展路线、把握发展着力点,以独特优势和科学决策引领高质量发展,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航船行稳致远。最后,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能确保发展的实际效果。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能更好发挥中央、地方和各方面积极性,高效率地调动各种社会资源,补齐短板、惠及民生、化解矛盾,解决现阶段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能有效统筹各方力量、兼顾各方利益,确保全党上下集中统一和全体人民步调一致,形成全国人民勠力同心“一盘棋”的伟大态势,充分彰显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
2. 坚持“两个维护”,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有效落实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最重要的是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最关键的是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13]“两个维护”既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建党原则的坚定遵循,也是对党的民主集中制重要原则的具体运用,对于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有效落实、实现宏伟目标具有深远意义。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有效落实,必须“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2]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栉风沐雨的百年历史征程中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实现长期执政,一个很重要的优势就在于其拥有一个严密的组织体系。“组织体系的严密性体现政党的组织化程度,组织体系越严密,党的组织化程度就越高。”[14]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能够以超高的组织化程度凝聚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向心力。这种力量呈现出辐射性与交互性,推动着党中央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践互动中积聚起强大的团结力和组织力,实现全党上下思想上的统一、政治上的一致和行动上的自觉,确保党的领导始终坚强有力,进而激发出巨大的执政效能。一方面,统筹推进组织体系建设,提高严密性。要优化组织设置,强化系统思维,落实体系化建设要求,推动党组织建设贯通各个层级,覆盖各个领域;要理顺各级党组织隶属关系,实现党中央、地方党委和基层党组织的上下贯通、有效衔接,形成科学高效的治理体系,确保党中央关于“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部署和政策措施得到全程无缝落实。另一方面,强化各级党组织的组织力和执行力。要把突出各级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确保“两个维护”的政治责任落实到每一个“神经末梢”,保证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能够如期高质量实现。
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有效落实,必须健全权威高效、全面覆盖的制度体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关键时期。“两个维护”作为无产阶级政党政治本色的充分彰显和党的全面领导的根本力量所在,已然成为坚定社会主义方向的定盘星,成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应始终贯穿于党领导人民干事创业的伟大实践中,体现到扎实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实际行动中。一方面,要加强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建设,尤其是完善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为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提供坚实的保障。强化问题导向,坚持与时俱进,健全完善党中央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向党中央请示报告制度、政策协调和工作协同机制、规划实施检测评估机制等一系列事关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具体制度。另一方面,要加强党的纪律建设,尤其是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为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提供深厚的内生动力。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应带头做好“五个必须”,严肃惩治“七个有之”,发挥以上率下、率先垂范的辐射效应,进而提升全党的规矩意识,让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同时,强化纪委的政治监督功能,将“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实施情况全面纳入政治监督范围,着重在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等关键领域的监督上下功夫、做文章、出实效,督促各地区各部门积极主动作为,确保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各项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落地生根。
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关键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这是独具中国特色的政党建设规律和政党执政规律。只有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全面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确保党始终成为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才能真正把党的政治优势、思想优势、组织优势和制度优势转化为实现宏伟目标的制胜优势,确保“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最终实现。
1. 落实党建主体责任、监督责任,提高党的建设质量
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既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政治保障。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挥部”。打铁必须自身硬。只有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指挥部”才能坚强有力,才能更好地引领和推动高质量发展。首先,树立抓好党建是“第一政绩”的价值理念。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两张皮”的问题,是制约质量强党的一大痼疾。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党组织中存在着“党建工作是虚功”“一团和气是标准”等党建理念缺失、责任缺位的问题,严重影响党的领导作用的发挥。提高党的建设质量,要求各级党组织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责任观,将党建工作置于事关党的生死存亡、事关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高度,将抓好党建视为“第一政绩”,持续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形成高质量强党的政治要求,防止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其次,压实提高党建质量的政治责任。习近平明确指出:“党的建设必须全面从严,各级党组织及其负责人都是责任主体。”[15](P234)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必须把责任压下去,以强化党委抓党建是“第一政绩”的价值理念为逻辑起点落实主体责任,以强化纪委监督执纪问责为着力点落实监督责任,以抓领导干部“关键少数”率先垂范作用为重点落实领导责任,从而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把责任层层传导到每个层级,确保管党治党决策部署真正落实到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肩上。最后,完善党的建设质量的评价标准。标准决定质量,“只有在新时代党建实践中处理好党建标准与党的建设质量的逻辑关系,量化的检验标准才能提高新时代党的建设质量”。[16]一方面,围绕政党目标和人民认同制定操作性强的评价标准,解决长期以来党内评价标准“空”和“虚”的问题;另一方面,采用多元评估手段,坚持政党主导性评估的同时,引入党建智库开展专业化评估,把人民群众纳入党建质量考核主体范围之内,建立政党主导、智库参与、群众监督的多元协同考核机制,形成科学有效的党建质量考核体系,实现党建工作标准与人民满意标准的有机统一。
2. 开展党的自我革命,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习近平指出:“在进行社会革命的同时不断进行自我革命,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最显著的标志,也是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关键所在。”[17]中国共产党作为饱含革命精神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征程中,一贯坚持以伟大自我革命推动伟大社会革命。勇于自我革命是党的鲜明品格,是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是新时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实践需要。首先,勇于自我革命,根本在于旗帜鲜明讲政治。政治建设作为党的根本性建设,彰显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决定着党的建设前进方向和整体效果。新时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要从政治上着手和把握,发挥党的政治建设举旗定向、提纲挈领的作用,把党的政治建设融入党建全过程,把讲政治的标准贯彻党建始终,使各项建设坚持“政治第一”要求,确保党的建设首先在政治上强起来。其次,勇于自我革命,核心在于牢记初心使命。“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18] (P809)“不谋私利才能谋根本、谋大利,才能从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出发,从人民根本利益出发”,[19](P162)不断自我检视、自我纠错、自我修复、自我提高。从这个意义上讲,党的初心使命是自我革命的合法性与权威性来源。推动自我革命,就要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常抓不懈,形成长效机制,以如磐初心锤炼坚强党性、以崇高使命锻造政治品格,使全党在初心使命的坚守与自我革命的砥砺之下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最后,勇于自我革命,关键在于永葆革命精神。从本质上说,自我革命精神是以“红船精神”为血脉基因的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中的重要精神形态,成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持久动力和精神密码。培育自我革命精神,要注重发挥党的革命传统和红色基因的重要作用,通过革命传统教育将其内化为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并浸入心扉、融入骨髓、渗进血液,使全党在保持崇高的革命理想和旺盛的革命斗志中不断增强自我完善的能力。
3. 建设一支政治能力过硬、领导本领高强的干部队伍
“领导十三亿多人的社会主义大国,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1]新时代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需要从党的自身建设做起;加强党的自身建设,需要从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队伍着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队伍,需要确保政治能力与专业本领“双过硬”。第一,把政治能力建设摆在首位。在领导干部的能力素质中,政治能力始终是第一位的。领导干部政治能力的提升,需要思想引领与政治历练的双向互动。习近平反复强调:“理论修养是干部综合素质的核心,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从一定意义上说,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度,决定着政治敏感的程度、思维视野的广度、思想境界的高度。”[15](P67-68)因此,必须坚持以思想武装推动政治历练,以政治历练提升实践自觉。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补足精神之“钙”,促使领导干部练就明辨是非的政治慧眼、察势驭势的政治智慧和百折不挠的政治定力。第二,把专业本领提升落在实处。领导干部不仅要实现政治上的使命引领担当,还要练就过硬的专业本领。专业本领是领导干部的政治能力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展现中国共产党人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重要窗口。学习本领是领导干部练就过硬专业本领的第一要素。我们党历来重视学习,“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20]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既要学好马克思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以把握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也要学好“四史”,从历史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在领导人民干事创业的伟大实践中提高抓改革、促发展、保稳定的水平和能力,不断化解风险矛盾、破解发展难题。第三,做好锤炼政治能力与提升专业本领的有机结合。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执政骨干队伍和人才队伍既需要政治引领,也需要“精准滴灌”。领导干部要自觉把讲政治贯穿党性锤炼的全过程,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思想引领,以严明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为行为约束,以丰富的岗位历练为实践基底,不断强化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和专业训练,不断提高政治觉悟与专业本领,增强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为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重要支撑。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1).
[2]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N].人民日报,2020-11-04(1).
[3] 方玉梅.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9,(10).
[4] 习近平.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8-25(2).
[5]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6] 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说明[N].人民日报,2020-11-04(2).
[7]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8] 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9] 毛泽东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10] 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1]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2]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M].人民出版社,2020.
[13]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9-02-28(1).
[14] 齐卫平.为什么要坚决践行“两个维护”[J].红旗文稿,2019,(14).
[15]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16] 祝福恩,石银.新时代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对策研究[J].理论探讨,2020,(3).
- 上一篇:思政部认真组织开展开学“三课”活动
- 下一篇:没有了
版权所有 南充文化旅游职业学院 @2022